►宋千儀 副教授
現職 |
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專任副教授 |
|
---|---|---|
學歷 |
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學位學程 博士
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藝術史學系 碩士
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學士
|
|
專長 |
中國文學、中國藝術史、文藝復興藝術、印度藝術、華語文教學、漢語語言學、人類語言學
|
|
開設課程 |
大學國文、語言與文化、台灣當代小說與電影、華文小說與電影 |
校外榮譽
台灣通識課程資料庫——優質中文通識課程:「台灣當代小說與電影」
研究成果與著作
(一)學位論文
1. |
宋千儀,華語人物分類詞之社會文化意涵,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,104學年 |
2. |
宋千儀,The Epigraphic Elements in Chin Nung’s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, M.A. Thesis,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. |
(二)專書
1. |
宋千儀,2010 月12 月,〈從龔鵬程教授[傳統與反傳統:論晚清到五四的文化變遷]論徐悲鴻的繪畫理論〉,《學海奇觀--龔鵬程學思初探》,臺北市: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,頁553-576。 |
2. | 宋千儀,2008 年12 月,〈提升人文素質的通識教育--以主題式的通識國文課程為例〉,《人文精神與全人教育:人文通識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 年》,臺北市: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,頁239-256。 |
3. | 宋千儀,1995年9月,《羅聘》,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|
(三)期刊及會議論文
1. | 宋千儀,2019年10月4日,〈由分類詞使用探討當代常民對鬼神的認知〉,《2019第六屆敘事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》。 |
2. |
宋千儀,2012 年11 月4 日,〈大學通識課程的教學創新---以「國文:敘事與抒情」為例〉,《2012 通識教育與學生學習成效評量國際研討會》。 |
3. | 宋千儀,2011 年10 月29 日,〈華語分類詞「場」共現名詞的文化意涵研究〉,《2011 年台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暨研討會》。 |
4. | 宋千儀,2011 年10 月1 日,〈華語兵器詞的文化意涵研究〉,《藝術學報》,第7 卷第2 期,頁395-418。 |
5. | 宋千儀,2010 年12 月18 日,〈從龔鵬程教授〈傳統與反傳統:論晚清到五四的文化變遷〉一文論徐悲鴻的繪畫理論〉,《承傳與創新 文化研究國際研討會》。 |
6. | 宋千儀,2010 年6 月19 日,〈漢語兵器詞的文化意涵研究〉,《2010 國立政治大學/CIEE 華語文教學研討會》。 |
7. | 宋千儀,2010 年4 月1 日,〈傳統美術在漢字及文化教學的應用-以「馬」字為例〉,《藝術學報》,第6 卷第1 期,頁269-298。 |
8. | 宋千儀,2009 年7 月1 日,〈人文精神的通識教育:以國文課程教學活動為例〉,《北台灣科技學院通識學報》第5 期,頁163-181。 |
9. | 宋千儀,2009 年3 月20 日,〈人文精神與通識教育——以師生互為主體的國文課程教學活動設計為例〉,《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2009 年通識教育中心人文藝術學術研討會》。 |
10. | 宋千儀,2008 年7 月1 日,〈藝術大學的通識教育〉,《藝術觀點》第35 期,頁53。 |
11. | 宋千儀,2008 年4 月1 日〈小說《家變》和電影《今天不回家》的家庭抒寫〉,《藝術欣賞》月刊,第四卷第二期,第33 至40 頁 |
12. | 宋千儀,2007 年11 月,〈胡適新文學理論的古典元素〉,《萬竅通識學刊》,第六期,第51 頁至72 頁 |
13. | 宋千儀,2007 年11 月30 日,〈以主題式的通識國文課程提昇人文素質〉,《2007 人文通識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第145 至160 頁 |
14. | 宋千儀,2007 年4 月1 日〈電影《屋頂上的提琴手》的故鄉抒寫〉,《藝術欣賞》月刊,第三卷第二期,第92 至99 頁 |
15. | 宋千儀,2006 年10 月,〈徐悲鴻藝術理論與實踐之復古元素〉,《藝術學報》,第二卷第2 期,第275 至291 頁 |
16. | 宋千儀,2006 年9 月1 日〈恆常與變化——電影《重慶森林》和蘇軾〈赤壁賦〉的時間抒寫〉,《藝術欣賞》月刊,第二卷第九期,第4 至7 頁 |
17. | 宋千儀,2006 年8 月1 日,〈充滿象徵的北方文藝復興繪畫〉,《藝術欣賞》月刊,第二卷第八期,第4 至10 頁 |
18. | 宋千儀,2006 年7 月1 日,〈武皇開邊意未已——電影《西線無戰事》、唐代詩文〈兵車行〉、〈弔古戰場文〉的戰爭抒寫〉,《藝術欣賞》月刊,第二卷第七期,第24 至28 頁 |
19. | 宋千儀,2006 年3 月1 日〈唐宋以來繪畫中「馬」的幾種象徵意義〉,《藝術欣賞》月刊,第二卷第三期,第4 至6 頁 |
20. | 宋千儀,2005 年12 月9 日,〈文本互釋——新文化潮流下的文藝理論與實踐〉,《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》第二一六期 |
21. | 宋千儀,2005 年11 月,〈李公麟鞍馬作品的象徵意義〉,《藝術欣賞》月刊,第一卷十一期,第4 至第6 頁 |
22. | 宋千儀,2005 年6 月10 日,〈由人文與藝術統合教學拓展人生視野〉,《二十一世紀人文與人格教育發展趨勢國際學術研討會》 |
23. | 宋千儀,2005 年6 月1 日,〈從馬和之「詩經豳風七月」圖談「七月」的功能及解讀背景〉,《北台科學技術學院國文學報》,第二期,第13 至第26 頁 |
24. | 宋千儀,2005 年5 月1 日,〈元初南宋遺民繪畫的象徵寓意〉,《藝術欣賞》月刊,第一卷五期,第40 至第42 頁 |
25. | 宋千儀,2005 年3 月31 日,〈從作品的解讀背景談詩經豳風七月的功能〉,《北台科學技術學院國文學術研討會》 |
26. | 宋千儀,2004 年12 月24 日,〈豳風七月詩畫功能〉,《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》第一八四期 |
(四)研究計畫
1. | 113學年度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——「大學通識課程運用素養導向學習評量提升跨領域創作能力之研究」(計畫編號PGE1134515) |
2. | 112學年度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——「學習契約與評分規準在大學通識課程應用之研究」(計畫編號PGE1120375) |
3. | 110學年度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——「非同步討論教學與協同學習在大學通識課程應用之研究」(計畫編號PGE1100977) |
4. | 109學年度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——「合作學習與反思學習在大學通識國文課程應用之研究」(計畫編號PGE1090451) |
5. |
108學年度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——「大學通識國文課程數位學習歷程檔案之形成性評量研究」(計畫編號PGE1080149) |
瀏覽數: